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科学确立和构建教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明确质量监控的任务、职责和内容,使其成为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充分发挥教学调控的功能,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保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2.总体目标
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提高质量意识。科学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改善影响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教师、学生、条件、管理)和外部因素(方针、政策、体制),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强化调控功能,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基本原则
(1)权威性原则。构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专门组织体系,使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充分发挥导向性作用,真正激发各部门和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2)科学性原则。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和方法上注重科学性,在制定评价具体指标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3)客观公正原则。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工作的特点,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评价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现状。
(4)可操作性原则。在具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全面,又便于操作,使评价体系主干清晰,程序简化,易于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本结构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保障、质量目标、信息收集、评价分析、信息反馈和调控等。组织保障是为了组织协调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保障各项教学工作及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构建的。质量目标体系是以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总目标为依据而设定的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目标的集合,通过建立目标体系,使教学各环节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质量目标体系。信息收集体系主要是利用多渠道将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并经过信息反馈,使各项教学活动与教学质量目标相协调。教学质量评价分析主要是依据教学评价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质量目标,进行专项检查和评价。信息反馈与调控是根据教学质量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与质量目标相比较而出现的偏差和问题,通过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形成调控意见,进行实施,并检查落实实施效果,以达到质量目标。
三、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主要由院委会、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各教学系(部)、相关职能部门、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信息员队伍等构成。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在院委会统一领导下,以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宏观指导,以教务处、相关教学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为质量监控和保障实施主体,以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和学生信息员队伍为质量信息反馈的主渠道,从总体上保障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院委会
明确学校定位及办学思路,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保证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制订教学质量保障的制度,组织建立调整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组织机构,对影响全校性教学的重大问题进行宏观调控。
(二)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从宏观上总体把握全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对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审定教学质量管理的各种标准和办法,接受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调控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从总体上保障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教务处
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或修订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等政策性指导文件,制定或修订教学质量管理的有关文件,组织安排教学运行中的质量调控,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质量调查研究与检查,组织开展教学工作交流等。
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职责为: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面的各种规范性制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计划;组织全校性的教学检查和专项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和落实各级领导的听课制度;做好教学信息整理、统计、分析和反馈工作,为领导决策、评优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档案管理工作;组织质量监控工作会议、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备案和总结等工作。
(四)教学系(部)
教学系(部)作为教学业务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保证本部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正常运行,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具体职责为:建立健全本部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制定本部门质量工作计划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有关规定;组织本部门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加强本部门的教风、学风建设;坚持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档案;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议等,了解教学工作信息;做好统计分析、总结上报、信息反馈、调控落实等工作。
(五)各相关职能部门
教学质量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责,做好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学院实验中心负责对全院实验室建设进行监控和评价。人事处负责对全校教师培养进行监控与评价。学生工作处、学生处、院团委负责对全校学生学风监控与评价。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分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调研,并反馈信息。
(六)教育教学督导室
教育教学督导室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对全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及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依法开展“督教、督学、督管”活动。主要职责包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配合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做好教学检查工作;交流、研讨学校教学工作状况,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通过听课和课后指导,加强与青年教师的联系,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授课质量;每学期对各系(部)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通过对教学管理的检查,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七)学生信息员队伍
为了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情况,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各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在学生中聘任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诚实公正、有分析能力,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信息员。学生信息员负责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工作,定期填写教学信息反馈表,将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反映,定期不定期及时客观地向教务处反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质量目标和评价体系
确立教学质量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标准既是教学工作的目标要求,又是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目标的构建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总目标和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能力培养和身心素质等人才培养的子目标而科学制定。教学质量目标和评价体系由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课程建设质量目标、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目标、实验教学质量目标、实习教学质量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目标、课程考试质量目标、学生学习质量目标等构成,作为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具体内容见附件1~8。
五、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体系
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主要是为了全面及时地了解掌握教学过程各环节,教学活动各因素在教、学、管过程中基本状况的信息。其主要任务是为教学质量评价和调控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反馈,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信息收集主要包括:
(一)院领导评价信息
学院领导深入教学管理部门、所联点的教学系(部)、课堂、教室、实验(训)室以及教师和学生中,通过听课、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教学运行状态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学生评价信息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重要来源。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定期不定期反馈、学生评教、校长信箱、教务处处长信箱等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三)教育教学督导员评价信息
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员分若干学科组对每学期所有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现场听课和评价,并填写听课记录表。了解授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情况,积极进行指导,并向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反馈教学信息。另外,不定期对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进行专项检查和督导,以了解收集教学基本状态的信息。
(四)系(部)评价信息
系(部)负责对本部门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质量状况进行了解和综合评价。各系(部)根据本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系(部)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对任课教师进行经常性听课检查和评价,并组织教师开展互听、互评工作。
(五)网上评教信息
开展教师教学效果网上评教工作,鼓励学生积极上网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验(训)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进行评价,并充分发挥网上评教及信息反馈的功能。
(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信息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两个方面。通过主讲教师、辅导员等,多途径、全方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风气,并通过期末考试全面分析学生学习的效果。
(七)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信息
采取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等多种形式,跟踪调查毕业生质量信息。毕业生跟踪调查由就业处和学生处负责、各系(部)配合完成。跟踪调查后,应写出调查报告,向学校领导汇报以及向各教学系(部)反馈,以检验人才培养工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六、教学质量评价分析
教学质量评价分析是依据各教学环节质量目标和评价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学校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分别成立由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的各环节教学质量评价专家组,开展专项评价和评估工作。教务处具体负责教学质量的评价分析工作。
(一)教学部门教学状态评价分析
在每年度末,依据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教学部门教学状态评价指标,由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组对各教学部门进行评价。教学部门教学状态的评价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指标。
(二)专业建设评价分析
专业建设评价主要是检查各系(部)专业建设,特别是新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其指标体系主要由专业定位与规划、专业办学条件和利用、专业建设管理与改革、教学效果等组成。专业建设评价一般每2年举行一次。
(三)课程建设评价分析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评价目的在于调动各教学系(部)和广大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课程评价范围为公共课、基础课和主要的专业课程,课程建设评价内容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状态与质量教学特色等。在每年度末由教学质量评价专家组依据“周口科技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对各教学单位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四)教师教学评价分析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通过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评价对象为担任课程讲授的专兼职教师,评价在每学期期末举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基本技能、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实验、实习教学评价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教育教学督导员评价、所在系(部)评价等三部分构成,评价权重分别为:0.7:0.15:0.15。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为总分在90分以上,良好为总分在80~89分之间,合格为总分在60~79分之间,不合格为低于60分者。
(五)课程考试评价分析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每学期考试结束后,依据课程考试质量目标,对课程考试进行全面评价。课程考试工作评价分析主要涉及考试命题、试卷评阅二个方面。
考试命题的评价方式为: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在各系(部)对考试命题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有关人员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命题要求,对有关课程考试命题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试卷评阅的评价方式为: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在各系(部)对试卷评阅情况评价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有关人员集中对考试课程试卷评阅情况进行试卷抽查评价。
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分别按指定的考试课程由系(部)自查评定和教务处组织的评定分别给出评价结果,然后两部分加权得出课程考试综合评分,评价权重为:0.5:0.5。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其中:优秀为总分在90分以上,良好为总分在80~89分之间,一般为总分60~79分之间,较差为低于60分者。
(六)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主要由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两大部分组成,具体评价内容主要有选题、任务书、查阅文献资料、中期检查、论文质量、答辩、成绩评定及指导教师资格等。重点是评价选题的性质、难度及论文质量。每年6月份由质量评价组对各系(部)当年毕业论文(设计)情况进行评价。
(七)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学生学习质量包括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部分,由教务处和各系(部)共同负责。其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教学秩序检查、教学日志、任课教师、辅导员等每学期对所指导的班级填写《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学习状况调查表》,由教务处收集、汇总后,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结果。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和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的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效果。对毕业生质量评价,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由用人单位填写《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综合评价毕业生质量。毕业生质量评价由就业处、学生处和各系(部)共同负责。
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分别给出评价结果,然后两部分加权得出学生质量综合得分。评价权重为:0.5:0.5。
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其中:优秀为总分在90分以上,良好为总分在80~89分之间,一般为总分在60~79分之间,较差为低于60分者。
七、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及教学评价结果的使用
(一)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
对于教学检查、各级领导听课、信息员反馈、督导员反馈等各种渠道收集的教学各环节工作信息,由教务处及时汇总、整理和分析。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对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形成调控意见。对于涉及教学系(部)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直接进行反馈,并检查落实调控结果。对于涉及全校性及教学基本建设等问题,教务处将整理的意见和分析建议以报告形式提交院委会研究,形成调控意见,以院委会决议的形式发文,责成相关部门处理,并安排学校相关部门检查调控结果。
(二)教学评价结果使用
对于教学质量专项评价或评估的结果,由学院或教务处以文件形式反馈给评价对象及有关领导和部门。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奖励、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
1.教学部门教学状态的评价结果作为评审教学工作先进部门的重要依据。
2.专业建设评价结果作为评选校级品牌专业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划拨的重要依据。
3.课程质量评价结果,作为评选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和划拨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主要依据。
4.教师教学评价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岗位津贴、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5.课程考试评价结果作为改进考试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考试命题、试卷评阅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系(部)教师予以纠正和改进,对优秀的予以表扬,对构成教学事故的予以处理。
6.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各系(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改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7.学生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管理、加强学风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确定招生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八、说明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1:教学部门教学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2: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附件3: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附件4: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附件5:实习教学质量标准
附件6: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
附件7:课程考试质量标准
附件8:学生学习质量标准
附件1
教学部门教学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分值 |
师资队伍建设 (22分 ) | 生师比 | 5 |
具有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 | 5 |
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的比例 | 5 |
师资培养规划及实施情况、青年教师培养情况 | 4 |
外聘教师聘任及管理 | 3 |
教学基本建设 (18分) | 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 4 |
实验(训)开出率及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的课程 占有实验(训)课程总数的比例 | 4 |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 | 4 |
教材建设情况 | 3 |
教学文件资料档案建设 | 3 |
教学运行管理 (18分) | 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以及使用优秀教材情况 | 3 |
学年教学计划变动、调课、停课、调整教师等状况 | 5 |
各级领导听课情况及教学检查情况 | 4 |
学术讲座情况 | 3 |
教学责任事故发生人次 | 3 |
教学改革 (20分) | 教研室活动计划及记录 | 3 |
发表教科研论文数 | 3 |
教研教改项目数及获奖数 | 5 |
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教学总课时的比例 | 3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课程门数 | 3 |
课程上网门数 | 3 |
人才培养质量 (22分) | 学生CET四级通过率 | 2 |
学生计算机二级及以上通过率 | 2 |
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省级以上获奖等级及项目数 | 5 |
学生参加非竞赛性质的各种获奖、论文、专利数 | 3 |
学生专升本录取率 | 3 |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 | 5 |
学生违纪现象发生人次 | 2 |
附件2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质量标准 | 分 值 |
师 资 队 伍 | 教学梯队 | 有教学带头人。近两年高职称教师100%担任本课程教学工作,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 | 10 |
业务水平 | 近两年50%以上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承担市级教科研课题。 | 5 |
师资培养 | 对青年教师配备指导老师,培养方向明确,计划具体,较好地坚持相互听课和观摩教学,近两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评价优良。 | 5 |
教 学 条 件 | 教学文件 | 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及讲稿、教学活动制度等教学文件完备,档案齐备。 | 5 |
教材建设 | 积极开展教材建设,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注重开发工学结合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 5 |
实践教学条件 | 实验(训)开出率100%,有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训),有稳定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图书资料齐全。 | 10 |
教 学 过 程 | 教书育人 | 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精神和良好道德品质,为人师表。 | 5 |
教学内容 |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备课认真,学时安排合理,注重恰当引入专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 10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适合课程教学规律和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 10 |
学习指导 | 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布置作业,批改及时,辅导答疑耐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外指导。 | 5 |
实践技能 | 实践技能培养和考核体系完善,实验实习实训要求严格,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 | 10 |
课程考核 | 试题难易适中,优秀率和不合格率符合要求,试卷批阅规范准确无误。 | 5 |
研究 与 改革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效显著。 | 10 |
教学成果 | 近两年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较多 | 5 |
附件3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质量标准 | 分值 |
教 学 态 度 | 教风 | 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敬业精神强。 | 5 |
教学准备 | 熟悉授课内容及相关领域知识,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精心备课,教案规范。 | 8 |
教学活动 | 积极参加教改、教研和平时的各种教学活动。 | 7 |
教 学 基 本 技 能 | 教学语言 | 普通话标准,教学语言清楚,语速适当,具有逻辑性。 | 7 |
板书 | 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有条理,纲目分明,重点突出。 | 5 |
课堂组织能力 | 教学目标明确,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有效利用上课时间,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 8 |
自身修养 | 教师仪表端庄,言谈举止得体。 | 5 |
教 学 内 容 | 教材选用 | 选用新版优秀教材,教材质量好,适合教学要求。 | 5 |
熟练程度 | 依据教学大纲,内容正确,深浅、多少适当,讲解扼要、清晰、熟练,讲解内容深入浅出,并能正确把握该学科新成果。 | 8 |
理论联系实际 | 根据课程特点,积极利用实物教学或现场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 7 |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 教学方式 | 能根据课程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善于提出问题,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7 |
教学手段 | 根据课程特点,熟练、灵活、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 8 |
课外辅导 | 对学生课外学习有明确要求,作业批改认真、准确,经常、主动、耐心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 5 |
教 学 效 果 | 能力培养 | 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思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 7 |
学生成绩 | 能够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考试能够覆盖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客观、公正、准确,学生的测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优良率高。 | 8 |
附件4
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序号 | 指标 | 质量标准 | 分值 |
1 | 实验教学方案和 安排 | 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较高。实验安排合理,符合实验大纲要求。 | 15 |
2 | 实验教学 准备 | 选择适用或自编有特色的实验指导书。指导文件齐全,对实验 内容、要求、方法等说明完整,使学生预习后可独立进行实验。仪 器设备完好,保证所需的套数。 指导教师在指导前预做过该实验,掌握指导实验的要点。 | 15 |
3 | 实验教学 要求与组织实施 | 在学生做实验前,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都有明确的预习要求。检查学生预习实验的情况,学生须经抽查合格后,方能允许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基础课实验1人1组,专业课实验1人1组或2人1组。 | 30 |
4 | 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 | 实验记录祥实,实验报告形式规范,内容祥细、分析科学。指导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认真负责,并注意发现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实验教学。 | 20 |
5 | 实验效果 | 学生反映实验教学水平高,收获大,学生实验教学满意率不低于90%。 | 20 |
合计 | 100 |
附件5
实习教学质量标准
序号 | 指标 | 质量标准 | 分值 |
1 | 实习方案和文件 | 实习计划符合实习大纲要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实习内容和要求明确,实习方案周密合理,实习指导书符合大纲要求,内容充实、完善,实习前发至学生手中。 | 20 |
2 | 实习组织 | 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大纲,明确实习目的和重要性,介绍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进度安排;每班指导教师不少于2人,指导教师熟悉实习内容,工作态度认真,跟班指导;学生出勤良好,实习认真,直接参与实际工作,实习记录祥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 20 |
3 | 实习条件 | 实习场地和条件完全能满足实习教学的要求;实习时间有保障,每天不少于8小时;按照学校实习预算,保证经费足额、按时到位,且使用合理。 | 20 |
4 | 实习内容 | 符合大纲要求,内容丰富、先进。注重实习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 | 20 |
5 | 实习效果 | 学生反映收获大,能力和素质有较大提高;实习报告充实、规范,指导教师及时批改、评阅实习报告;实习总结认真,客观分析实习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 20 |
合计 | 100 |
附件6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
序号 | 指标 | 质量标准 | 分值 |
1 | 选题 | 满足毕业论文(设计)大纲要求,全面反映专业培养目标,选题结合实际,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一人一题。 | 10 |
2 | 任务书 | 填写规范,明确指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要求,工作进度安排合理。 | 10 |
3 | 查阅文 献资料 | 学生应查阅足够的与论文(设计)有关的参考文献,观点明确,准备充分。 | 10 |
4 | 中期 检查 | 按毕业论文(设计)计划进度进行或提前完成。能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到设计中,实践实验动手能力强。 | 10 |
5 | 成果 | 题目与内容一致,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图表规范;书写规范;选题科学,有一定学术水平和独到见解,有一定创造性。 | 20 |
6 | 答辩 | 严肃认真,精心准备,答辩组教师组成符合要求,答辩过程规范。 | 20 |
7 | 成绩 | 评分标准符合毕业论文(设计)大纲要求和平分标准。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符合规定,给分恰当。 | 10 |
8 | 指导教 师资格 | 指导教师应为讲师及以上资格,且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10名。 | 10 |
合计 | 100 |
附件7
课程考试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质量标准 | 分值 |
命 题 质 量 | 试题来源 | 使用试题库或考教分离命题。 | 5 |
试卷编制 | 符合学院试卷命题规定;题型恰当;文字、符号、图表准确规范;题意确切;试卷打印;每道题均标有分值;无命题错误情况。 | 10 |
评分标准 | 参考答案的评分标准细化的合理、准确。 | 10 |
试题覆盖面 | 试题体现教学大纲内容的覆盖面广,A、B两套试卷重复率不超过10%。 | 10 |
阅 卷 质 量 | 阅卷方式 | 基础课集体流水阅卷,专业课试卷由系(部)统一安排评阅。 | 5 |
阅卷时间 | 按照学院规定时间评阅试卷,无拖延情况。 | 5 |
阅卷情况 | 符合学院试卷批阅规定,试卷批阅规范准确无误。无试卷批阅错误情况。变动涂改情况少,试卷卷面质量较好。 | 10 |
试卷审查 | 系(部)对试卷命题和批阅有审查,对试卷命题和批阅出现错误,或命题和批阅不规范等情况有具体处理意见。 | 10 |
试 卷 分 析 | 成绩登记 | 能按时正确登录、打印、报送学生成绩,无拖延情况。对未按规定报送成绩的教师有具体处理意见。 | 5 |
试题难易度 | 试题对重点内容的体现好,其难度、深度能考核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试题的份量适中。没有因命题过易出现大面积学生提前交卷或因命题过难出现大面积学生成绩不合格而导致考试失败等现象。 | 10 |
成绩分析 | 不及格率控制在5%~20%范围内,优秀率不超过20%。 | 10 |
试卷分析 | 能按照学校规定填写试卷分析,客观详细地评价试卷及成绩。 | 10 |
合计 | 100 |
附件8
学生学习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质量标准 | 分值 |
学 生 学 习 质 量 | 学习过程 |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 | 5 |
组织纪律性强,遵守学习时间。 | 5 |
具有齐全的学习材料,并能参考相关领域的其他资料。 | 5 |
对所学内容能够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并准确提炼、记录学习内容。 | 5 |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 5 |
学习结果 |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 | 5 |
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能熟练掌握,正确理解各知识点的内容,学习成绩优良。 | 5 |
后续学习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强。 | 5 |
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成绩显著。 | 5 |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数量的校级以上科技文化作品。 | 5 |
毕 业 生 质 量 | 思想素质 | 政治思想觉悟高,有远大的抱负。 | 5 |
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负责。 | 5 |
乐于助人,团结同志,合作意识强。 | 5 |
专业知识 |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工作能力强。 | 5 |
具有系统的专业素养训练和宽泛的专业知识结构,工作适应能力强。 | 5 |
业务技能 | 在工作中能正确处理技术难题,业务能力强。 | 5 |
能接受其他工作的挑战,开拓创新意识强。 | 5 |
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能独立完成。 | 5 |
身心素质 | 身体健康,能够完成各种工作。 | 5 |
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强。 | 5 |
合计 | 100 |